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江源科考:“昆虫捕手”探究高原生物多样性

来源:昆虫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高原地区的飞蛾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生物特征。科考发现,江源地区的很多飞蛾绒毛比较厚,飞行相对缓慢。张国月介绍说,“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,绒毛多、飞行慢,也是这边飞蛾

高原地区的飞蛾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生物特征。科考发现,江源地区的很多飞蛾绒毛比较厚,飞行相对缓慢。张国月介绍说,“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,绒毛多、飞行慢,也是这边飞蛾抗寒能力的体现。”

7月26日,江源科考队员张国月(左)与樊雅东展示采集到的昆虫标本。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

张国月和樊雅东常常在队友的帮助下上山坡网虫,在河床上找虫。由于海拔高、空气薄,每捕到一只昆虫,她俩都少不了大口喘气。对捕获的昆虫,科考队员都只选择这一种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两只制作标本,其余全部放生,尽可能减少对江源地区特有生态系统的影响。

“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最直观反映。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,生物多样性势必降低。”张国月说,她们在此次科考中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,有助于进一步掌握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征,后续还将举办“江源昆虫展”等科普活动,提升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。(参与采写:肖艺九)

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牵头组织的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,正在青海展开。生物多样性观察是此次科考的重要内容之一。科考队员们通过捕捉各类昆虫,探究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。

“高原地区的蝗虫和我们所常见的可不一样。”樊雅东介绍,平原地区的蝗虫体型较大,翅比较发达,飞行能力强;但在高原地区,由于风力大,气候条件相对比较恶劣,“这里的蝗虫为了适应环境、繁衍生息,退化成了短翅型或无翅型。”

昆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对生态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。仅科考两天时间,张国月和樊雅东已捕获100多只大小不一、形态各异的昆虫,包括鳞翅目、膜翅目、鞘翅目、双翅目、直翅目、半翅目等种类。

入夜后,她们的工作仍未结束。很多昆虫只在夜间出来活动,她俩专门架起一盏500瓦的“黑光灯”,发出紫外光波,引诱飞蛾等昆虫“自投罗网”。

“高原地区虽然气候恶劣,但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,令人大开眼界。”樊雅东说,还有很多高原特有昆虫,需要通过科考进一步探索、发现。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

“快来看,这只蝗虫很有特点,竟然没有翅!”在长江南源当曲大桥附近,来自长江文明馆的科考队员张国月捕获一只灰绿色的蝗虫。搭档樊雅东闻声而来,俩人凑在一起,对眼前的这只“稀罕物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江源科考并非易事。为了获取类型更丰富、代表性更突出的研究信息,科考队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区域每天起早贪黑,赶赴不同点位采样,有时一走就是一整天。

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介绍,近年来,每次江源科考都会拓展研究领域,在综合性科考中实现不同学科的相互启发、交叉融合,“今年增加昆虫考察内容,就是希望进一步拓展江源‘体检'的视角和维度。”

7月26日,江源科考队员张国月(左)与樊雅东在长江源区采集昆虫。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

【来源:新华网】

新华社西宁7月27日电(记者田中全 陈杰 李劲峰)白天,她们奔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,越高山、蹚急流,只为捕捉江源地区的昆虫;深夜,她们不知疲倦,架起“黑光灯”,诱捕在夜间活跃的高原特有飞蛾……这是江源科考队中,张国月和樊雅东两名女队员的工作常态。

文章来源:《昆虫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c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8/1238.html



上一篇:今年到底有好热?昆虫学家:成都蚊子“热”少
下一篇:辰山“昆虫旅馆”开张了!猜猜蚂蚁、蟋蟀、花

昆虫学报投稿 | 昆虫学报编辑部| 昆虫学报版面费 | 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| 昆虫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昆虫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