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昆虫学报》栏目设置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投稿方式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征稿要求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刊物宗旨[09/07]
昆虫界只会在育儿期间能成为“捕猎高手”的一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昆虫纲膜翅目有一群属于泥蜂科的蜂类昆虫,它们腹部第一节为修长的腹柄,所以又被称为细腰蜂。泥蜂在分类上归于捕猎性的掘地膜翅目昆虫,窠巢建在泥穴中。成虫自身吸食花蜜维
昆虫纲膜翅目有一群属于泥蜂科的蜂类昆虫,它们腹部第一节为修长的腹柄,所以又被称为细腰蜂。泥蜂在分类上归于捕猎性的掘地膜翅目昆虫,窠巢建在泥穴中。成虫自身吸食花蜜维生,幼虫则以其他昆虫为食。泥蜂妈妈在育儿期间从事捕猎营生,它们为自己的幼儿准备野味时极尽其能,机巧纷呈。
黄翅飞蝗泥蜂捕食
黄翅飞蝗泥蜂以直翅目昆虫飞蝗为猎物,而在缺少飞蝗的地区,它们很乐意狩猎更为肥嫩美味的同为直翅目昆虫的蟋蟀,作为幼虫的肉食,整个8月,它们兴高采烈地在火辣辣的阳光下飞来飞去。强壮的罗兰蓟在骄阳下昂首挺立着,飞蝗泥蜂们在这些带刺茎的枝梢贪婪地吸食着蜜汁和花粉。
但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相当短暂,一到9月它们就要从事挖掘和狩猎的任务了。飞蝗泥蜂把窝建在道路两侧的边坡上,其条件是易于挖掘的沙土和充足的阳光。它挖了一个地道,门口是水平的门厅。天气不好时它就躲在门厅里,夜间也在此藏身。白天有时在此小憩,从洞口露出它那富有表情的脸孔和无所忌惮的大眼睛,过了门厅便是一个转弯,缓缓往下延伸,其尽头是一个椭圆形的蜂房,靠一个仅够狩猎者带着猎物通过的入口与过道相通。
地洞挖好后,飞蝗泥蜂就开始捕猎。在第一个蜂房备好食物并产下1枚卵后,便封住了蜂房的入口,但并不拋弃这个窝。它在第一个蜂房旁挖了第二个,同样地存放食物,产卵,封口;再挖第三个,有时还有第四个。至此,飞蝗泥蜂才把所有堆在门口的泥屑搬回洞里,把门外的痕迹全部消除掉。解剖检验得知,这种泥蜂产卵总数有30枚,这样它就需要建10个蜂窝;筑窝工程都在9月份完成,每个蜂窝可用的时间平均只有3天,可以说是分秒必争,十分辛苦。
现在一只嗡嗡叫的飞蝗泥蜂狩猎归来了,它停在离家一沟之隔的灌木丛上,大颚叼着一只胖乎乎的、比它重了几倍的蟋蟀的触须。休息了一小会儿,它用腿脚抱持着俘虏,用力一跃飞过窝门前的沟壑,沉重地落在那个正在观察的实验昆虫学家的面前。虽然那人依然在观望着它,但这膜翅目昆虫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,只管骑跨在猎物身上,叼住对方的触须昂首迈步向洞口前进。到达蜂窝门口时泥蜂放下猎物,自己迅速下到洞底。几秒钟后它又从洞中伸出头愉快地发出一声喊叫,一把抓住蟋蟀的触须,猎物便很快地落到了巢穴深处。
蟋蟀的捕猎者在把猎物运进窝之前,为什么要先把住所检查一番呢?据研究这是昆虫的某种自卫性行为,源自对寄生性生物入侵的警惕。既然黄翅飞蝗泥蜂认为事先有必要下到窝里检查一下,那么肯定有某种危险在威胁着它。昆虫的本能有着千百种表现形式,此刻,人类的理智尚不能了解黄翅飞蝗泥蜂的千百种智慧。
短剑三击
为了观察黄翅飞蝗泥蜂在猎捕蟋蟀时使用的高明手段,研究人员先巧妙地取走其猎物,随即用一只活的来代替。
眼看一个猎手捕猎归来,照例把蟋蟀搁在住所门口,自顾进洞去了,研究人员迅速取走了这只,并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只蟋蟀放在门外稍远处。猎手从洞里出来,观望一下之后便立即过去抓那只放得太远的蟋蟀。后者惊慌失措地拼命逃窜,飞蝗泥蜂向它猛扑过去,彼此打成一团。两个决斗者一度胜负难分,打得尘土飞扬。
但不久之后蟋蟀被打翻在地,脚爪朝天乱蹬,大颚向空中无目标地乱咬着。猎手立即着手处置它的战利品,它反方向地趴在俘虏的肚子上,用大颚咬住蟋蟀腹部末端的一块肉,用前足制止住蟋蟀粗壮后腿的疯狂挣扎,中间的那对步足则勒住战败者抽动着的肋部,有力的后足像两根杠杆似地蹬在蟋蟀的脸上,使劲向后掀,这使后者脖子的关节大大地张开着无法动弹。此刻,就见飞蝗泥蜂的腹部已弯成90度角,呈现在蟋蟀大颚上面空中的是一个咬不着的凹面。就在这会儿,真正的谋杀开始了。
说时迟,那时快,飞蝗泥蜂的蜇针迅速地连续刺了三下:第一下刺在被害者脖子里,第二下在胸部前两节的关节间,然后在腹部刺了最后一下。动作迅疾而干净利落,凶杀大业宣告完成。飞蝗泥蜂松一口气,整了整凌乱的衣衫,准备把牺牲品运送到住所去。刚才还在打斗的蟋蟀则乖乖地躺着,一动不动。
文章来源:《昆虫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c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117/1052.html
上一篇:昆虫界的绞肉机:连鸟类也不放过的猎手,同等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