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史上最大昆虫,巨脉蜻蜓体长2.4米,诞生和灭绝

来源:昆虫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0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地球生物中,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,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,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。在人们认知中,昆虫也是一种比较小的物种,现存世界最长昆虫品种是一种

在地球生物中,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,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,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。在人们认知中,昆虫也是一种比较小的物种,现存世界最长昆虫品种是一种竹节虫,体长62.4厘米,而在已知地球上曾出现过的最大的昆虫物种,是一种蜻蜓——巨脉蜻蜓


在1880年法国发现了远古蜻蜓的化石,不对比不知道,一对比体型太过明显,在现存的蜻蜓种类翼展最大能达到16厘米,最小的蜻蜓种类翼展只有2厘米左右,而这种远古蜻蜓的化石,显示的是其翅膀展开阔75厘米,体长2.4米左右,比现在蜻蜓不知道大多少倍,这也是已知蜻蜓种类存在的最大值,是已知的史上最大的昆虫。


巨脉蜻蜓是一种史前蜻蜓,是3亿年前石炭纪的一种昆虫,根据化石研究推测:除了体型巨大,巨脉蜻蜓和现在蜻蜓的外形比较接近,在当时昆虫中,它们也是最大体型的,所以它们的食物可能是以其它昆虫及细小的两栖动物为主。



在石炭纪时代,生物的体型都特别巨大,例如2.4米的巨脉蜻蜓,2.6米的远古蜈蚣虫,2.4米的巨型古广翅鲎等等,石炭纪之所以会诞生这些巨型生物:氧气含量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,石炭纪氧气含量高,当时氧气在大气层较平时多20%,昆虫仅需较为简单的呼吸系统便能存活,所以巨脉蜻蜓能长到2米多,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现过的最大的昆虫物种!


但在2.5亿年前的二叠纪,巨脉蜻蜓等巨型生物也开始消失灭绝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氧气含量下跌造成的,当氧气含量低时,蜻蜓等昆虫必须有更复杂身体结构系统,氧气经气管扩散至昆虫身体的方式会限制它们的体型,所以现在蜻蜓都长不到2米大,巨脉蜻蜓等巨型生物适应不了环境变化,最终导致它们消失。


巨脉蜻蜓体长2.4米,是史上最大的昆虫,诞生和灭绝皆由于氧气含量!巨脉蜻蜓适应不了如今气候,现在蜻蜓也不会长那么大,即使是人为创造氧含量高低的环境,都无法短时间让它们发生改变,这样巨型昆虫生物不会突然出现!

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!

文章来源:《昆虫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c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026/1023.html



上一篇:陈根:昆虫,能否成为合成生物学“工具人”
下一篇:翻滚跳跃、集群飞行,MIT新一代类昆虫无人机还

昆虫学报投稿 | 昆虫学报编辑部| 昆虫学报版面费 | 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| 昆虫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昆虫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