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从植物到昆虫的一次基因转移,让超级害虫危害

来源:昆虫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1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" 超级害虫 " 烟粉虱。|Wiki 作者|汤波 分子生物学博士 编辑|陈天真 在自然界,植物需要对抗的不是僵尸,而是各种有害昆虫。昆虫想吃植物,但植物不想被昆虫吃掉,于是漫长的生

" 超级害虫 " 烟粉虱。|Wiki

作者|汤波 分子生物学博士

编辑|陈天真

在自然界,植物需要对抗的不是僵尸,而是各种有害昆虫。昆虫想吃植物,但植物不想被昆虫吃掉,于是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,植物和昆虫积极进行着军备竞赛,发展各种防御和进攻策略,有时甚至不惜成为基因窃贼。

比如,数千万年前,当 " 超级害虫 " 烟粉虱落在植物叶片上吮吸甜美汁液时,可能意外地 " 窃取 " 了植物的一种强大基因,从而让自己获得了抵御植物毒素的武器,从此肆无忌惮地危害人间……

基因的奇幻漂流

说起基因遗传,我们熟悉的是,它携带着生命体的种种特征,从上一代垂直传递到下一代。

然而如果将漫长的生命演化历史看过一条河流,基因其实并不是简单地顺流而下,而是会时不时纵横交错,打破亲缘关系的界限,经历一场奇幻漂流,从病毒进入细菌,在各种细菌之间流窜,从病毒、细菌转移到更复杂的生命体 ...... 这个过程被称为水平基因转移。

基因通常是从上一代垂直传递到下一代,但也可以跨越不同生物个体,发生水平转移。|维基百科

对于细菌这样的原核生物而言,其 DNA 没有包裹在细胞核中,而是游离在细胞内,水平基因转移简直是家常便饭,大约 80% 的基因都曾频繁转移。

它们可以直接吸收另一种细菌的基因,可以通过病毒导入外源基因,还可以彼此结合交换基因。一般来说,除了一些对细菌生存至关重要的基因(比如负责基因表达、转录和翻译的基因)不容易发生转移外,其他功能性基因很容易开启一趟漂流之旅。

对于包括动物、植物、真菌在内的真核生物而言,DNA 被禁锢在细胞核内,基因水平转移没那么常见,但也并非新鲜事。基因仍然会不时从病毒、细菌或真菌 " 漂流 " 到动植物基因组中赖着不走。

比如科学家发现,一种叫做蛭形轮虫的微小无脊椎动物,竟然含有大约 10% 的 " 外源 " 基因,它们大多来自细菌和真菌。豌豆蚜虫曾经从真菌中获得一种基因,使其原本绿色的外表变成了红色,以躲避天敌。小麦的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则因为获得了一个真菌基因,对赤霉病具有更强抗性。

与之相比,基因在真核生物之间的转移则相对罕见。不过最近,科学家发现,进化历程至少相隔 10 亿年的植物和昆虫之间,竟然曾克服重重障碍,进行了一场基因层面的角逐。

基因会从病毒、细菌、真菌转移到动植物的基因组中。|Cell

植物和昆虫的基因大战

植物和昆虫之间的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军备竞赛。很多植物为了防御昆虫进攻,会分泌防御毒素,让昆虫得不到好果子吃,甚至命丧黄泉。酚糖苷正是这样一种 " 毒药 "。

不过冤家路窄,面对 " 超级害虫 " 烟粉虱,这种毒药却全无用武之地。全世界的烟粉虱大概有 30 多种,它们会刺吸植物汁液,同时分泌黏糊糊的蜜露,滋生霉菌,更能传播 300 余种病毒,危害 600 多种植物,每年在全球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,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二大害虫。

小小的烟粉虱为何如此强悍?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科学家经过 20 年的研究后发现,这是因为烟粉虱能分泌一种酶来化解植物中酚糖苷的毒性。一旦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,抑制这种酶的合成,烟粉虱在咀嚼植物叶片大快朵颐之后,基本就会全军覆没。

更有意思的是,烟粉虱的武器很可能恰恰来自植物自身。俗话说,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," 毒药 " 不仅对外敌有害,对植物本身也不利,所以植物首先创造出 " 解药 " 为自己化解毒性。后来烟粉虱或许是在进食过程中,意外地 " 偷 " 来了植物基因,结果靠着 " 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 " 的策略,轻松瓦解了植物的防御体系,从此烟粉虱的子子孙孙都可以舒舒服服当 " 吃货 "。

这项成果于 3 月 25 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《细胞》上,第一次确切表明了植物向昆虫的水平基因转移,同时也启发我们,或许可以通过特定方式改造植物基因,赶走烟粉虱,且不伤害授粉的有益昆虫。

" 超级害虫 " 烟粉虱很可能是 " 偷 " 来植物基因为己所用。|Getty

每个生命都是众多基因的汇流

文章来源:《昆虫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c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416/681.html



上一篇:上海植物园探秘花儿与访花昆虫活动招募
下一篇:人和昆虫都怕“孤独”?研究显示蚂蚁被隔离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