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昆虫学报》栏目设置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投稿方式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征稿要求[09/07]
- · 《昆虫学报》刊物宗旨[09/07]
11岁广州男孩家养200多种昆虫!纪录片《小小少年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哪怕被同学们嘲笑,沉迷于“昆虫世界”的广州11岁少年殷然,都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。殷然坚持把各种各样的虫子带回家中,将它们看成是“拳击手”,每天和虫子PK。他的家里养了
哪怕被同学们嘲笑,沉迷于“昆虫世界”的广州11岁少年殷然,都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。殷然坚持把各种各样的虫子带回家中,将它们看成是“拳击手”,每天和虫子PK。他的家里养了200多种昆虫。
3月24日晚,由B站出品的人文纪录片《小小少年》播出了第三集《自然之道》,用一个多小时的篇幅讲述了这个广州少年与昆虫、与大自然打交道的故事。
这天下午,片方也特别选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《自然之道》的观影会,诸多观众被小主人公对捕捉昆虫、探索大自然的痴迷之情感动,同时也感慨被小小少年唤起自己年少时的热爱。
《小小少年》跟踪拍摄“痴迷”于自然、科技、艺术、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天赋异禀的孩子,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。
从第一集中在猪肉店翩翩起舞的9岁芭蕾女孩,到第二集中痴迷于机器人的人大附中高三学生,再到第三集里即便被嘲笑也不改对昆虫热爱的广州男孩,看过这个纪录片的人,很难不被各种少年的热爱打动。
正如影片推广语所说,“你是谁,你很小就知道”——有热爱的人真的会有光。
而该片总导演孙超、B站纪录片制作中心制片人朱咪昨日在接受南方日报、南方+记者采访时表示,孩子就像一张白纸,对某些领域感兴趣,是非常自然的现象,家长应该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天赋,全力支持和培养。
因为热爱所以专注,小小少年沉迷于上山“浪虫子”
昨晚播出的第三集《自然之道》中,来自广州越秀区的少年殷然沉迷于对昆虫的研究,他对昆虫的品类、习性如数家珍,也在探索虫子的过程中结交了苗大虫、风顺等各路大神虫友。
殷然的家里摆满了他养的昆虫
“昆虫的害益之分是人类乱编的,所有自然中的物体,都没有好坏之分”,这是殷然眼中的“自然之道”。
神奇瑰丽的大自然,也在殷然捕捉虫子的过程中,通过《小小少年》的镜头真实完整地呈现出来,宛若一首神奇的夜晚交响曲。
总导演孙超对南方+记者说,这一集有太多打动她的地方。比如孩子沉浸在喜欢的事情里面时的状态,大自然里的虫子那金光闪闪的翅膀,还有殷然妈妈和孩子之间真实的“母子冲突”,还有殷然的那些“虫友”们——60多岁的退休香港警察、30多岁的“苗大神”、在华农读大二的学生……不同年龄的人,从虫子里找到自己的世界。
B站纪录片制作中心制片人朱咪说,殷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“三好学生”,但这不妨碍他在做热爱的事情时散发着自己的光芒。
她发觉,殷然在研究昆虫的时候,眼里闪着光。
在片中,殷然学校的老师最初并不知道他在昆虫领域这么厉害,当老师发现这一点后,特地邀请殷然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分享了他和昆虫的故事。
“身边有的人看似没有什么闪光点,但是他可能是‘大神'。所以,不要错过每个看似普通的孩子。”总导演孙超感慨。
家长的支持很关键,“虫羽鸟”家庭传递健康教育观
北京自然博物院研究员李竹在观看过《自然之道》一集后表示,从殷然和虫子的世界中,可以感受到少年发自内心的热爱,因为热爱所以专注,因为专注从而接近专业,“这是件特别美妙的事情”。
然而少年的热爱之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,小学五年级的殷然,时常要面临养虫子和做作业的冲突,面对“想做的事情”与“应该做的事情”,如何做到一种最佳平衡?这是每个追逐热爱的少年,都应该考虑的问题。
庆幸的是,殷然生长在一个“虫羽鸟”家庭,父母都理解并支持他的热爱,同时也会对儿子循循善诱,教导殷然应该合理分配自己追逐热爱的时间。家长对少年的热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,正像殷然妈妈所说:“把孩子好玩的事情都搞没有掉,人生不是非常无趣吗?”
孙超发现,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,能坚持下去的关键原因,就是父母的支持。
在拍摄中,孙超问过殷然妈妈,“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”
殷然母亲回答:“没有任何区别。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,但是有的孩子没能坚持下去,问题其实出在家长身上。”
文章来源:《昆虫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c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28/632.html